2015年6月24日 星期三

旅人之森 × ACHIN 胡慧琴 - 七月份 陶藝工作坊 [ 青花 冰淇淋碗]





夏天好熱好熱
打開冰箱 挖幾球冰淇淋在陶碗中
慢慢地享受冰涼融化在嘴中

這是我自己創造的夏日開心

其實用他來吃剉冰也好合適
大小剛剛好

活動內容介紹

陶藝材料工具認識運用
陶碗成型、青瓷彩繪及刻畫裝飾技法學習
大家可以構思完成自己喜歡的圖案
(作品由老師代為上釉燒成)

預計可完成一件 直徑 11cm, 高 8cm 陶冰淇淋碗作品
作品可運用於日常餐桌

每個月陶藝工作坊內容都不會重複,
要帶大家認識陶藝不同技法的可能性
非常歡迎陶藝初學者加入體驗手貼陶土的樂趣

關於 ACHIN 胡慧琴

阿琴老師陶藝資歷已經約14年了
平日主要以自己的藝術創作為主,展覽獲獎無數

旅人之森特別商請阿琴老師帶領大家從生活陶開始入手
慢慢走入豐富多樣變化的陶藝世界

2001-2004 台南藝術學院 應用藝術研究所陶瓷組(M.F.A
1997-2001 台灣藝術大學 雕塑系 主修金屬造型、木雕

ACHIN 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huhuichinachin

時間

 2015/07/26 (日) 
第一班:13:30-16:30 <額滿>
第二班:9:00-12:00  <額滿>
第三班:17:30-20:30 <開放報名中>
共3小時,本次課程製作時間較長一點點

地點

活動費用
850元
 費用除教學費用外,另包含材料費燒窯費用工具使用及茶點
完成後作品由學員自取,郵寄需另附郵寄費用
#每堂課程會因為時間長短及材料不同,費用上有所不同哦~

報名方式
請以 E-mail 報名
來信請寄到: joying23@gmail.com,請務必註明“中文全名, 手機號碼, 報名人數”
我們會主動與你聯繫

陶作示範/Achin Hou, 企劃/ Joying Chang, 攝影構成/Aling Chen


2015年6月14日 星期日

旅人之森 分享書架 - 6 月選書人 風土痣 沈岱樺

不論是生活中或是旅行中,我們都很習慣有書隨時陪伴
旅人之森從今年三月起預計邀請身邊的愛書人朋友們幫我們選書
選擇他們最想推薦給旅人們的書


我們會將這些書本放在旅人之森及小森書室的架子上跟大家分享 

6 月選書人 風土痣 沈岱樺

我身邊有很多重視我們生長的這塊土地重視農業發展的朋友,岱樺就是其中之一。
剛認識他的時候我們都還在台北工作,岱樺在<鄉間小路>擔任主編,把一份傳統的農業雜誌改版製作,雜誌的讀者群於是從原本的農業從業人員拓展到一般讀著,將土地的訊息透過一種易懂親近的方式傳達給讀者。
後來我們紛紛離職離開台北,岱樺也因為結婚後搬到台中生活我們比較多接觸的機會,回到中部的岱樺延續一樣的精神關懷和朋友春子一起創辦了<風土痣>,獨立出刊的方式讓他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繼續關照這片土地,知道他平日時常閱讀且閱讀範圍非常廣泛,我想他喜歡推薦的書一定也是我跟大家有興趣的,於是六月就邀請他來跟我們分享這段時間以來他自己讀過很喜歡的書。謝謝百忙中的推薦文 :)

1.《無用的日子》,佐野洋子 著,王蘊潔 譯,一起來出版
佐野女士在面對人生最後一段日子,以詼諧的口吻,平實記下生活大小事,「小時候在庭院裡尿尿時,常因為太用力,把地上尿出一個洞來。看到螞蟻爬進去被淹死,有一種說不出的暢快。」「她喜歡裴帥的背影。我喜歡李炳憲嘴巴張開時,左邊嘴角唇皮黏住的瞬間。」洋子的內心戲滿適合在移動的電車裡閱讀,輕鬆,臨時下車也沒有被中斷的悵然。

2.《動物園的生死告白》,阿部弘士 著,孫智齡 譯,無限出版
作者阿部弘士,從1972年起,擔任北海道旭川市旭山動物園的飼育員,長達25年的時間,接觸過無數動物,心裡也產生許多疑惑「為什麼要有動物園?」「為什麼一定要養動物?」「生命是什麼?」「死是什麼?」甚至,動物園也有「zoo格」。現已離職的阿部弘士,專心動物的繪本工作。

3.《你的早晨是什麼?》,王春子 著,遠流出版
這是好朋友王春子的日常見聞,如果抽掉「朋友」立場,以純讀者身分,我還是滿推薦這本散文作品。原因會覺得這位作者的生活滿有梗、風趣,好像跟她相處都不會有無聊的時候,而且滿佩服可以把生活的事情都記起來,再加上恰到好處的插畫,套一句插畫創作者吳怡欣為該書寫的推薦詞「朋友妳也太有才了吧」。

4.《設計的手感》,尾原史和 著,龔婉如 譯,自由之丘出版
雖然我的工作跟設計沾不上邊,但合作對象幾乎都和平面設計有關。即便不從事設計,都能讀懂尾原分享的設計經驗,重點是書的開本精鍊短小,好攜帶。透過閱讀,認識不同工作圈的專屬術語與工作習慣,相信能多一點機會感受設計,和增加溝通的頻道。

5.《體驗泡澡》,李歐納.科仁 著,周佳欣 譯,行人出版
到不同城市洗、泡澡,應該是很棒的旅行提案。作者認為浴室應該是逃離科技世界蹂躪的地方,書中他揀選出多年接觸泡澡文化的文字和圖片,暗示什麼吸引著他,又什麼讓他避之不及。就像我想嘗試的泥浴,是如此介紹:「泥浴是如此地神聖與感性;雖然是看似矛盾的渣滓,卻仍然很誘人。」

6.《森林祕境》,大衛喬治.哈思克 著,蕭寶森 譯,商周出版
如果去遙遠的國度旅行,我應該只會帶這本書。這是一本生物學家的自然觀察年誌,哈思克教授時常漫步駐足在田納西州山間老山林的一塊土地上,藉由觀察生物群落與環境特質,去看清一座森林,感受四季山林的變化。

7.《救命工具》,高橋大輔 著,謝敏怡 譯,一起來出版
身為探險家的大輔,透過45個工具,記錄45段驚險的故事。有手電筒、刀、衛星導航、打火石生火器組等正常認知的探險工具,卻也有浴帽,這曾經救過他一命。發生在1990年,智利的首都聖地牙哥,遇到示威群眾與軍隊相互對峙的場面,軍隊出動裝甲車,朝著示威群眾噴灑催淚瓦斯,浴帽便派上用場。因為書中介紹的工具都和生死有關,閱讀起來比道具選品書,來得深刻。

8.《來到邊境:鍾喬詩抄》,鍾喬 著,鍾喬出版
「來到邊境,來到生存的邊境,來到地鐵的邊境,地圖上,得以標誌的共同記憶,都像漂白過後的衣裳,被存放在油桐漆亮的展示櫃裡。歷史清冷,國家的意志,隔著迷霧般的玻璃,向世人宣告神聖的佔有。這些都已在現代化的旅程中,一一輸進公民的文化想像裡。不要懷疑,民主就像花邊的裙擺,地攤、夜市或精品消費,都有得買。」我喜歡鍾喬穿透現實的詩。

9.《卡夫卡的42個魔幻時刻》,法蘭茲.卡夫卡、華文作者群 著,漫步文化出版
當卡夫卡不寫作時,他畫畫。這本書收錄42幅卡夫卡畫作,並邀請台灣各界作者各為一幅畫作創作一篇文字作品,形式不限。對讀者而言,有點像是精選輯,充分享受42篇創作的再創作,以胡至宜〈螞蟻的領結〉對應卡夫卡「去教堂參加典禮」為例:「為了出席這場世紀喪禮,他從出生就開始存糧,想要換取那個設計師品牌的領結。那是一個對於螳螂而言太小、對於塵蟎而言太大的單品,是設計師為了反諷共生制度的無用迷思,想要激化昆蟲個人主義的創作,也是最後的遺作。」精裝本的書,在哪個城市讀完,就留給那個城市,當做紀念品。




沈岱樺

文字工作者,工作性質經常四處移動。和朋友做了一本獨立刊物《風土痣》。

2015年5月20日 星期三

旅人之森 × ACHIN 胡慧琴 - 六月份 陶藝工作坊 [ 屬於你的盤底繽紛- 陶餐盤]






一個人獨享, 兩個人分享的盤底繽紛

屬於你餐桌上的獨特風景

活動內容介紹

陶藝材料工具認識運用
陶盤成型及數種彩色陶土裝飾技法學習
大家可以構思完成自己喜歡的圖案
(作品由老師代為上釉燒成)

預計可完成一件 直徑16cm, 高3.5cm 陶盤作品
作品可運用於日常餐桌

每個月陶藝工作坊內容都不會重複,
要帶大家認識陶藝不同技法的可能性
非常歡迎陶藝初學者加入體驗手貼陶土的樂趣

關於 ACHIN 胡慧琴

阿琴老師陶藝資歷已經約14年了
平日主要以自己的藝術創作為主,展覽獲獎無數

旅人之森特別商請阿琴老師帶領大家從生活陶開始入手
慢慢走入豐富多樣變化的陶藝世界

2001-2004 台南藝術學院 應用藝術研究所陶瓷組(M.F.A
1997-2001 台灣藝術大學 雕塑系 主修金屬造型、木雕

ACHIN 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huhuichinachin

時間

 2015/06/21 (日) 14:00-16:30 (共2.5小時)

地點

活動費用
810元
 費用除教學費用外,另包含材料費燒窯費用工具使用及茶點
完成後作品由學員自取,郵寄需另附郵寄費用
#每堂課程會因為時間長短及材料不同,費用上有所不同哦~

報名方式
我們會主動與你聯繫

陶作示範/Achin Hou, 企劃/ Joying Chang, 攝影構成/Aling Chen

2015年5月17日 星期日

旅人之森 分享書架 - 5 月選書人 新手書店 雜工店長 鄭宇庭

不論是生活中或是旅行中,我們都很習慣有書隨時陪伴
旅人之森從今年三月起預計邀請身邊的愛書人朋友們幫我們選書
選擇他們最想推薦給旅人們的書


我們會將這些書本放在旅人之森及小森書室的架子上跟大家分享 

5 月選書人 新手書店 雜工店長 鄭宇庭

最近從北到南開了很多有別於連鎖書店純粹商業考量、獨立選書的小書店,頓時間,書店感覺是繼咖啡店之後,另一個夢想選項,不過開書店可不是鬧著玩的,並不只是每天可以被喜愛的書環繞這樣的美好場景,更多得是現實的考驗,所以如果問甚麼樣特質的人適合開書店,我想應該是知道且願意承受這些現實考驗還可以勇往直前的傻蛋,在我身邊就有這樣一個大傻蛋,堅持賣自己喜愛的書,逢人就推薦好書且在目前折扣戰打得火熱的當下還堅持原價賣書的新手書店雜工店長,因為他的堅持台中多了一方閱讀的風景,想要把這片風景保留下來,我們能做的就是走進書店把老闆推薦的好書帶回家好好閱讀。
(台中這兩年多了很多獨立書店,我們會陸續請這些有意思的書店老闆幫旅人之森的旅人們推薦好書,好好旅行好好閱讀,旅行中是我最喜愛閱讀的時刻)

1.《新手》,瑞蒙卡佛,寶瓶
30歲之後,我最喜歡的短篇小說家,總是被那些最平淡最日常的種種,深深一擊,明明都是再稀鬆平常不過的男人女人故事,偏偏被他寫出來,就要讓人嘆息。新手書店的「新手」,便是從他的短篇小說〈新手〉中借用出來(原名〈當我們討論愛情〉),《新手》是卡佛未經過編輯修改的原始版本

2.《隨地腐朽》,吳俞萱,逗點
去年讓我最嫉妒的一本書,明明跟作者看一樣的電影,但被她寫出來就是好好看,而且文筆真的就是詩人語氣,隨便摘錄書裡語句都能當作標語,用寫信的方式講述自己對電影的愛也是夠特別,我第一次覺得電影評論書可以一讀再讀反覆讀,每次都有不同感受,就是這本。

3.《種樹的男人》,讓·紀沃諾,果力
經典名篇新譯本,這次連木刻版畫都收錄進去,要是誰問我最喜歡的寓言故事,一定捧這本出來叫他買回去。一輩子只做一件事沒什麼,但重點是日復一日的持續,並反覆一直做,創造者會造成一連串效應,最開始的時候看不見,但持續做下去,就會成為一件影響深遠的事,自然文學經典,當然要讀。

4.《你是我背上最明亮的廢墟》,寶瓶
我一直覺得讀短詩是快樂的事,但讀長詩不是。看到一位女詩人可以把生活日常瑣細放進長詩,寫的如此具象,尤其那些俯拾即是的生活物件在詩裏出現,竟然如此「活生生」的在詩人的筆下被「咀嚼咀嚼再咀嚼」,一字一句,力道之大,一口氣讀完只有震顫,值得挑戰。

5.《愛沙尼亞九日慢行》,梨木香步,日出
我自己非常喜歡《家守綺譚》,特別喜歡女作家筆下幽微的奇幻世界。沒想她寫遊記也是細微細膩到讓人愛不釋卷,跟一般遊記不同,穿插很多旅行見聞故事,總覺得擅長寫奇幻小說的人都有個看事情不一樣的眼光,就連寫古城、森林、自然觀察都好玄妙又讓讀者身歷其境,讀到「水蛭」那個段落真是讓人頭皮發麻,不讀可惜。

6.《溫柔行走大地》,喬夫·道格利希,立緒
只要曾經是記者的作家,都會用一種新聞報導的筆法,挖掘事件的不同面向,我個人特別喜歡讀這些曾任記者的作家自述與觀察寫作。近期讀到這本,頗為驚艷,作者決定親身體驗「非洲大地朝聖之旅」,故事則從他年幼開始說起,有冒險、有征服、有戰爭,也有對話,當然關於生命意義的思索則更多,如果讀者對現在的生活感到不滿足,又對「心靈勵志療癒」書籍反感,這本相當有料又精彩,是一趟找尋失物與尋得自我的閱讀經驗,不要被好溫柔的書名騙了。

7.《慢,理想的生活提案》,辻信一,果力
好吧,我當然知道「慢」是「快」的相對,而「慢慢來」這件事,是最近這幾年反覆被一作再作的書籍專題類型,從慢食到慢生活,還能怎麼慢?不一樣的是,作者從文化人類學的角度來論述,而我特別喜歡這本書的第十章「慢身體」,從「慢」的理論到「慢」的「實踐」,原來「慢」這件事也可以很「體感」。身體跟自己之間,有很多可以慢慢來的,不偏心也不偏袒,當我們因自己的身體狀況而擔憂,就該慢下來好好體驗自己,而連「性」與「愛」也可以(且應當)「慢慢來」,這可是比「慢食」更重要的事了呦!

8.《死心眼的個性》,岸本佐知子,日出
我一直覺得日本人寫的散文好有「風味」,就像吃納豆或者喝味噌湯,那種風味之所以無法形容,是只有這些菜色才品嚐得到這些口味,你無法用其他料理方式替代。讀這本書會一直「搖頭晃腦」,看作者如何把兩件或多件不相關的事硬湊在一起寫,實在好奇妙,偏偏這些日常狂想都不只是天馬行空而是其來有自,所以地板下的仙貝會和小拳王、腎臟與海洋生物連在一起;要作者自比動物,她說是「鰻鯰」;這些風馬牛不相及,到作者筆下都成了相關,比白日夢和奇想更有看頭,讀完會很開心。

9.《建築武者修行》,光嶋裕介,聯經
要是今年上半年沒買書,現在想買一本書回家慢慢讀,我拍胸脯保證推薦這本。所謂武者修行,指的是周遊各地,沒有回家而在外學習的狀態,作者以一位年輕建築師的眼光,實際走訪歐陸各個重要的建築地景,用寫用畫,把他個人的感觸訴諸文字,可以看到他的年輕志氣,也能看到他的胸懷遠大,他同時一面在工作一面在四處學習的狀態下,也一步一步實踐自己的建築師計畫,過著充實的柏林生活,這是一本遊記、一本建築師手札、一本成長故事、一本讓人學習如何「高處眼亮」的好書,年度選書,勿錯過。

10.《疊韻》,尚·路克·南希;馬蒂德·莫尼葉合著,漫遊者
哲學與舞蹈,兩種完全不一樣的藝術領域與形式思維,一個是邏輯思索,一個是身體律動,如何共奏?如何對話?如何找到「疊韻」之處?全書讀完,編舞家莫尼葉不只談舞蹈,而是那些舞蹈之外的種種;而哲學家南希談的,則全聚焦於哲學性論述,看他總是非常精簡的先回答提問,然後剖析其中所代表的哲學意涵,從符碼、媒介到形式,哲學家南希從來不打算把意義解讀成單一論述,而舞蹈家莫尼葉從來沒有想要提供意義,她只是跳舞、編舞,兩者間的通信與對話,成就了這本橫跨藝術、文學與哲學論述的神奇小書。



新手書店雜工店長。 每天都在選書、賣書、介紹書。 相信每本書都有價值,也努力想幫每本書找到對的讀者,相信書店是座橋,
該好好把每本書從出版社那兒,安全送到對岸愛書人面前。 歡迎常常來新手書店走走看看,我有時有戴帽子,有時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