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於創作與觀眾之間的角色
曉君(我們叫他亮亮) 是我第一份工作時的同事
記得那時候我剛從藝術管理研究所畢業開始工作
社會新鮮人渾身充滿幹劲但對工作還處在摸索狀態
同事們年紀都很相近,我們都花很多時間在工作上
也常常相約吃飯聊天(那時候好多時間哪~)
有一天曉君特別找我聊他想要辭職去念藝術管理
他應該是已經決定了,我當下也鼓勵他走這條路
他後來如願念了藝術管理,一直在他喜愛的表演藝術上耕耘
正職工作的同時也陸續協助幾個樂團製作音樂
直到近年成為自由工作者專心音樂製作
今年他協助製作的CMO樂團得了金曲獎最佳原住民專輯
我恭喜他的同時,也想要請他來旅人之森聊聊這些年他在做的事情
談談一個獎項的背後,這群人生活創作努力地耕耘
旅人之森 - Joying
我們共通的理念是原住民該用自己的語言唱自己的歌,用母語寫自己的詞,用音樂讓文化流傳下去,慢慢地CMO樂團朝向蘇瓦那的創作演繹以及古調新編發展,並發展音樂劇場類的創作計畫,探索不同的可能性。做CMO樂團的專輯,也不是如業界的模式,而是真的耗盡真心、體力與時間,所成就出來的模樣。回過頭來看,在這個年紀還能有這一方願意無私給予的天地,其實是幸運的。
我們共通的理念是原住民該用自己的語言唱自己的歌,用母語寫自己的詞,用音樂讓文化流傳下去,慢慢地CMO樂團朝向蘇瓦那的創作演繹以及古調新編發展,並發展音樂劇場類的創作計畫,探索不同的可能性。做CMO樂團的專輯,也不是如業界的模式,而是真的耗盡真心、體力與時間,所成就出來的模樣。回過頭來看,在這個年紀還能有這一方願意無私給予的天地,其實是幸運的。
關於CMO樂團
2010 年的冬天,
三位熱愛音樂的阿美族青年與好友們組成了
其致力於阿美語音樂創作,關注生命、環境與人文議題,
用音樂紀錄部落人物的故事,反映時代面貌。
此外,樂團也改編臺灣原住民古調,讓日漸佚失的語言文化透過音樂保留下來。
成立六年來共演出超過400場,
獲獎紀錄包含2013第六屆臺北藝穗節「自由大道—稻穗、海洋、城市」與
2014第七屆臺北藝穗節「生命樹」演出,獲「音樂中的音樂」獎項;《自由的旅程》專輯入圍 2016 年第二十七屆金曲獎《最佳原住民語專輯獎》;入選PULIMA藝術節「表演藝術新秀—音樂類」。
得獎、重要獲補助紀錄:
2013 第六屆臺北藝穗節「音樂中的音樂」獎項
2014 第七屆臺北藝穗節「音樂中的音樂」獎項
2014 以音樂創作出版《奇拉雅善調頻926.1》獲文化部「藝術新秀首次創作發表補助」,
後專輯改版更名為《自由的旅程》
2015 年發行《自由的旅程》專輯入圍 2016 年第二十七屆金曲獎《最佳原住民語專輯獎》
2016 入選PULIMA藝術節「表演藝術新秀—音樂類」
主講人
侯曉君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畢,
曾於風潮音樂、 角頭音樂、臺北藝術大學、
擔任音樂專輯企劃、行銷企劃、媒體公關等角色,
曾經手過的樂團包括湯姆與哈克、SURE人聲樂團
包含《 自由大道》、《生命樹》、《誰是直美?》等。
活動時間
2018/09/08 (六) 下午3:30-5:00
活動地點
小森 書室 1F 書房
活動參加費用
250元 (含果醬茶點)
480元(含CMO樂團第二張專輯<直美>一張及果醬茶點)
報名方式
、連絡電話及
是否需要CD,
但沒有想過要做音樂出版這件事情,那時唱片景氣正好,在那兒過了十分愉快的兩年,那時候做一張專輯企劃,對我而言還是很遙遠的事情,
所以跑去唸研究所,興趣廣泛的我,接觸了各式各樣自己沒碰過的事情,從紀錄片到劇場、科技藝術、文化研究,毫不受限的吸收著,後來想想,有了這樣的基底,在做企劃類的工作時,對自己的幫助蠻大的。
是否需要CD,
但沒有想過要做音樂出版這件事情,那時唱片景氣正好,在那兒過了十分愉快的兩年,那時候做一張專輯企劃,對我而言還是很遙遠的事情,
所以跑去唸研究所,興趣廣泛的我,接觸了各式各樣自己沒碰過的事情,從紀錄片到劇場、科技藝術、文化研究,毫不受限的吸收著,後來想想,有了這樣的基底,在做企劃類的工作時,對自己的幫助蠻大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