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1日 星期一

旅人之森 × 富士田山 - 圍繞富士山展開的旅程




認識富士田山是還在旅人之森 1.0時期
那時候他跟朋友一起來玩
在旅人之森小鋪子挑選很多富士山相關設計小物
也對我許多不經意的富士山收藏很感興趣
我們就富士山這個主題聊了許多

他那時候跟我說 他對富士山很有興趣
陸續搜集許多富士山相關小物 甚至在正職工作外成立一個粉絲團
專門分享有關於富士山的發現與收藏
只是很單純地想分享自己喜愛的事物

從那之後 我就默默地透過粉絲團知道他的近況
知道這個人不只瘋狂地透過各種管道蒐集富士山小物
後來還因為太愛富士山辭掉工作跑到日本讀語言學校
處心積慮地找到富士山邊的旅館打工
利用打工之餘的休假日不停地找尋各式各樣的富士山

他好瘋哦 可以為了一個主題瘋到這個程度
好想找他來分享
於是就邀請他來分享這幾年追富士山的種種

他說
一直以來我不滿於自己的現狀卻跳脫不開
但因為喜愛富士山這個單純的契機
讓我發現人生不同的可能而急轉彎
現在走著不知道下一步會去哪裡的道路
但是我想只要繼續看著富士山我就知道自己喜愛的東西在哪

往前走
路就在前方

旅人之森 - Joying

烏龍麵店老闆送的富士山筆

一事無成的工程師。
碰到富士山後,意外引爆內心的小宇宙,
決定辭掉工作,到富士山腳下打工生活。

追了10場逆富士,戰績8勝2負。
等不到公車直接從西湖跑到精進湖。
騎鐵馬四小時為了拍一張人孔蓋照。
收藏五箱富士山小物,興趣是包色。

追富士山的這幾年來,
有歡笑有淚水也有痠痛,皮包更是時常破洞。

但我找到了,找到那件能讓我不厭其煩一直做下去的事。




分享講者:富士田山
從年薪百萬的工程師到富士山腳下打工生活,
現在是散盡家財也要成立世界上最大的富士山資訊平台。

一段看似「愛與失心瘋」的故事
卻是「只有喜歡才能做到的事」

富士田山 Facebook imstgram
新成立網站

時間: 2020/06/14 (日) 15:00 - 16:30(共1.5小時)

地點:小森書室

(旅人之森主人秘密基地,靠近台中科博館)

活動費用:450元(包含活動費、富士田山旅行明信片組及 
台北直送 Look Luke  富士山茶點)


講座推薦書
《富士山之歌》  俵万智 著,青林出版(定價360元,活動加購價九折

報名方式
請填寫表單報名

我們將主動回覆相關資訊,匯款完成才是報名完成


山中湖天空之鏡,沒預期的最驚喜!

拼老命搜尋的一張街景照

兩小時鐵腿拍一張人孔蓋


2020年5月12日 星期二

大海的一天- 徐至宏新書分享會 & 原畫展

馬祖 海天一色

以時間長短來計算,我認識阿宏十年以上,
應該算是很熟悉的朋友,

認識他的時候,他剛退伍開始接案工作沒幾年,
那時候覺得這個人很純粹也很幸福,
身上有些令我羨慕的部分,
可以把自己喜愛的事情當成工作,也早早就認清自己無法坐在辦公室椅子上,
畫著老闆交辦應該要畫的項目,試了三天後就決定回家畫自己想畫的東西。

那時候的我還坐在辦公室椅子上,
做著藝術家設計師與公部門還有民眾間橋樑的企劃工作,
雖然這個工作我也喜歡,但隨著工作資歷增加,
自己心中總有一塊無法被填滿的部分,
雖然經手著預算很高的案子,外人看起來也很棒的工作,
但可以放入自己想法的部分有時候被擠壓地很小很小,
就在三十歲的人生交叉點,我選擇迎向未知開始旅人之森,

回到台中後因為一起做陶的關係,也是從旁看著阿宏的創作,
這幾年來他依然是過著自己喜愛的生活,
畫著自己想畫的,爬山跑步,很純粹簡單的生活,
在這樣崇尚快速變化的外在環境中反而顯得閃閃發光。

在日常創作外,
有駐村機會他就試著把自己放到外地去生活幾個月的時間,
去年2019 大概是他的旅行年,
一整年中我們碰到面的時間很短暫,
豐富的一整年濃縮成《大海的一天》

你那麼喜歡往山裡往海邊跑
有考慮過直接搬到山邊海邊久住嗎?
我問他

不會耶!到海邊住過後才發現原來海不是只有浪漫
更多地是現實的考驗

旅行是換一個地方生活

一起進入阿宏的大海一天

旅人之森 - Joying

基隆 上午的山丘

馬祖夜晚-東犬燈塔

蘭嶼-熱帶小島


每當想要安靜下來,我總會閉上眼睛,
腦海裡便如沙漏般流出沙沙沙的浪聲,浮現白色浪花來來去
去,像是在帶走一陣一陣的思緒,開心的,難過的,隨波而去,又重新開始。

那些日子,一直一直看著海,東莒島外的林坳嶼,
蘭嶼海外的小蘭嶼,和平島海外的基隆嶼,我們以為的離島,離島的離島,
靜靜佇立在海上,與世獨立。每天看著海,心情平靜了下來,更能理解住在
海邊的人,為什麼總能平靜的面對生活。

海邊的珊瑚礁,花崗岩,沙岸的蔓荊,閉上眼睛,
我想像著海邊的一切,直到忘記自己的存在。

橘色夕陽暈染著藍色大海,小丑魚在海中的珊瑚裡漫遊,
日落後,各種複雜的思緒跟著大海消失在黑夜中,
一切回歸平靜,等待遠方太陽再度升起,
一片湛藍裡,開始海的一天。

分享講者:徐至宏

台中豐原人,喜歡畫圖,喜歡跑步、運動。
小時候的夢想是當漫畫家,喜歡在課本上亂塗鴉,
大學開始正式接觸藝術的廣大,畢業後回到台中接稿畫圖,
現為自由插畫家,為報章雜誌書籍
繪製插圖,未來希望能夠繼續從事自己最喜歡的工作,
也繼續尋找生活中的熱血事物。
著作:《安靜的時間》、《日常藍調》(大塊文化)、《跟它去流浪》(凌速文化)。


新書分享會
時間: 2020/05/31 (日) 16:00 - 17:30(共1.5小時)

地點:小森書室

(旅人之森主人秘密基地,靠近台中科博館)

活動費用:500元

(費用包含一本書《大海的一天》(特別簽名版及旅人之森限定書籤兩款)、
分享會及台中小夏天主廚 Josie 特製海味下午茶)
報名完成,書預計5/27(三)出版,活動當天領取

旅人之森限定書籤兩款

>>>分享會現場準備有前作《安靜的時間》及《日常藍調》
活動加購享九折優惠,想要購買的朋友,也歡迎先預約購買


報名方式
請填寫表單報名

我們將主動回覆相關資訊,匯款完成才是報名完成


5/28(四)-6/18(四) 徐至宏《大海的一天》創作展
展覽展出書中部分畫作,現場原作皆有販售

展覽地點:
旅人之森生活旅行案內所 (台中市北區英士路66巷20號)

展覽開放時間為:
5/28 (四)14:00-18:00, 5/29(五) 13:00-17:00
6/03(三)13:00-17:00; 6/04 (四)14:00-18:00, 6/05(五) 13:00-17:00, 6/07 (日)14:00-18:00
6/10 (三)13:00-17:00; 6/11 (四)14:00-18:00, 6/12(五) 13:00-17:00
6/17 (三)13:00-17:00; 6/18 (四)14:00-18:00

開放時間大家可以自由前來無需預約,
因為人力限制定時開放時間有限,
若你有其他很想來的時段可以私訊旅人之森粉絲團
和我們約時間 :)



現場除了《大海的一天》部分原畫展覽外,還有作者特別繪製的小張原畫,
歡迎預約購買,預約請至上面的分享會活動表格填單
每份畫作售價 1,000元 (有作者簽名,尺寸為20x13cm 未裱框)

本次創作主要分為單隻魚和五隻魚兩種創作主題,但每張會有所不同
以現場為主,有報名分享會活動的朋友,可以搶先現場挑選



手繪陶胸針 (每隻魚兒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每個約 4x2cm)
每個售價 350元

因為是手做手繪每個會有不同
以現場為主,有報名分享會活動或來展覽的朋友,可以現場挑選

2020年4月26日 星期日

我的旅行關鍵字- 熱愛的法國與繪本

旅行的收穫是和喜愛的作者碰面 《魚會游泳嗎?》的文字作者Alex Cousseau,另一位是繪者Charles Dutetre。

2018 年底第一次參加 yy老師的法國繪本講座
緊密的四次課程,每次三小時
yy老師設計了四個歐洲繪本主題分享
那次是我第一次比較有系統且大量地接觸法國繪本
幫我開了另一扇繪本的窗

那次的課程是以繪本為主軸介紹
分享中老師有提到關於他兩次加起來總共一年的法國繪本旅行
一年期間他遊走於巴黎、波爾多、里昂、格諾博、亞維儂、第戎、史特拉斯
堡、盧昂、雷恩、南特⋯等十來個城市

他每天都在尋找閱讀繪本中度過
穿梭於各個獨立書店、圖書館及作家書本發表會等

那時候我就想 啊!書與書的空間,尋找書與閱讀
這就是我理想的旅行啊
真希望 yy 老師可以多分享一些有關於法國繪本旅行的部分
於是催生了這次的講座

旅行並不是年輕時的專利,只要有想法就可以實行

今年很特別,以前覺得要旅行隨時都可以買張機票出發
沒想到現在卻是不可能的任務

不過對於我來說,隨時都有許多旅行想法在腦海中
讓 yy 老師把法國繪本旅行的種子種在心裡
等待萌芽的時刻吧!

旅人之森 - Joying



里昂A Titre d’aile(以翅膀的名義)

為什麼去法國?
帶著初戀的心,尋找小王子。

為什麼53歲才出發?
沈澱那麼久還掛念,那一定是真愛了吧!

在法國待了多久?
2015.09~2016.05、2017.11~2018.2 兩趟,加起來近一年。

做了些什麼呢?
讀書、學習、走路、泡圖書館、東張西望、想想想

去了哪些地方?
波爾多、里昂、格諾博、亞維儂、第戎、史特拉斯
堡、盧昂、雷恩、南特⋯等十幾個城市。

這次法國繪本旅行想分享:
書店、圖書館、閱讀節與繪本作家博物館。
走路、搭車、畫牆、沙丘和鼻子快被吹掉的海風。
還有一點「吃」、「喝」、「玩樂」

從“Run away maman”說起-找回初戀的心
泡圖書館,逛書店,參加閱讀節,和作者有約。
1111-舒適圈、同溫層、認知的錯覺
誤闖遊民中心,加入為蒙古症募款活動,參與飲茶會友、望彌撒、法
語版佛法聚匯會等。
這邊走走,那邊走走,啦啦啦~
逛歐洲最古老的市集,牆面彩繪的意義,免費優先-鑽進各種博物館,
迪士尼的「屎面」服務,可麗餅配西打,淡菜配薯條,燻肉吃到啦啦

成為一盞床頭燈
在嚮往偉大與實則渺小間,
學著安心認分的回轉成為一盞《床頭燈》。

講者
朱靜容(YY老師
因為高中讀了《小王子》而決定讀法文系的斜槓人 躲在電視、唱片、廣播、報紙⋯等幕後玩了幾年 擺地攤、寫專欄、跑偏鄉推廣閱讀,為泰北華文教育募款而出版了三 本繪本,2019年在圖書館辦了場個人作品展。 人生半百時掏私房錢到法國遊學。 現在仍持續好奇張望摸索中⋯⋯

時間
 2020/05/17 (日) 16:00 - 17:30(共1.5小時)
地點
小森書室二樓露台(半戶外空間)
活動費用
350元
(活動費用包含下午茶點等)

講座推薦書
1.《之後》 樓弘・莫侯著,步步出版(定價320元,活動加購價九折

2.《魚會游泳嗎?》 阿雷克思.古索 Cousseau, Alex

繪者/攝影者  /  娜塔麗.舒 (Nathalie Choux),聯經出版

(定價290元,活動加購價九折

報名方式
請想參加的朋友請填寫線上報名表報名
我們收到信件後會回覆
繳費成功後才算報名完成



波爾多的海鮮市場邊圖書館







2020年4月25日 星期六

旅人之森 2020年4月推薦書 - 旅行麵包店



先選擇一種想要生活的方式,
再從中找到適合自己工作的方法。

想要的工作和喜愛的生活,
我想要兩種都選擇。

臉譜出版 art & design 收到書稿讀完已經一段時間,
今天終於拿到實體書,
果然實體書拿在手上閱讀的感覺還是不一樣的,
我還是熱愛書拿在手中的重量。

日本兵庫縣丹波市的麵包工作室 @hiyoribrot 沒有店面只有一個人-塚本久美負責製作,
麵包製作的時間依據月亮的陰晴圓缺(月齡),
一個月只製作麵包二十天剩下的時間他用來旅行四處與食材和食材的生產者相遇,
藉此找到繼續製作麵包的靈感,
只接受網路接單因為數量有限目前訂單已經排到五年後。

因為沒有店面只靠宅配所以工作室的位置不一定要在大城市,
可以選擇位於自己想要生活的地方。

因為沒有員工,所以除了固定的工作時間之外,可以自由安排自己的旅行。
因為事先接單才生產,因此不會有一般麵包店有的生產過多浪費的情況發生。
因為旅行可以接觸到新的食材與更多生產者相會,支持著自己在麵包的發想製作,因次辛苦的麵包製作之路才得以延續。
這是塚本久美自己發展出來的工作生活方式,很巧妙地也和旅人之森有許多共通之處,
旅人之森原則上只有我一個人經營,假日森老闆和小晃晃會來幫忙,沒有員工是因為熱愛創作與旅行,除了工作時間之外就是自由的時間,因為想要回台中生活而告別台北工作回到這個城市,我們都是先想過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進而打造出這樣的工作模式,因為這樣子的設定,在創業的路上就不會徬徨失了依據。

每次遇到朋友問我關於創業的問題,我都會先詢問,請問你想要的生活是什麼?
請你先想像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再去打造出屬於自己的工作方式。

是什麼機緣走到這裡,為什麼會這麼想,未來會往哪裡去ㄋ?開創工作者永遠在思考的問題,居然在遙遠山中的麵包店主也有類似的思考這本書是麵包職人塚本久美從一個上班族經過八年麵包店修業獨立開業的故事也許可以給你在路上有些啟發和靈感,或者你們的想法剛好也一樣。
我會在旅人之森上架這本書,
久美小姐從學生時代開始就喜歡尋找拜訪有興趣的麵包店,這是他喜愛的日常和旅行。
在旅人之森購買這本書的朋友,我也會附上旅人之森的台中麵包旅行筆記,裡面都是我們経常拜訪的台中麵包店(裡面還有朋友店家提供的優惠)

也許你可以透過我們的筆記來一場台中麵包小旅行。
想要向旅人之森訂購這本書的朋友
請私訊或來信(joying23@gmail.com)告訴我們



2020年2月18日 星期二

GOOD EYE 台灣挑剔指南 分享會 (台中旅人之森場次)


讓你重新認識生長的台灣 也讓你的外國朋友對台灣燃起興趣 最近台灣受到疫情的影響 重挫了旅遊相關產業 在這樣的時期 我們需要一本關於台灣旅行的書嗎? 原本我還思索著是否要將這場分享會往後延 不過 同是開店朋友的一句話: 一定會受到影響的,但是我們還是要努力去做該做的。 是的,我們還是要努力生活,準備著旅行。 期盼著可以繼續自由自在地旅行。 推薦行程是旅人之森的工作之一 常常會聽到旅人說 哪個地方什麼都沒有等等洩氣話 我都會回應 不會哦 ! 只是你不知道 .... 然後開始分享我所知道的 我想 如果你沒有一個了解當地的朋友 你就需要一本懂得你需求的旅行書 我常常會因為一本書獨到的推薦而對一個城市地區改觀 我相信有了這幾本台灣北中南東離島的挑惕指南 你馬上就可以起身來趟對味旅行 旅行是我熱愛台灣的方式 謝謝親愛的前同事作者佩怜的邀請,旅人之森也貢獻了一些台中私房行程 對於這本書有興趣的朋友歡迎你們來 旅人之森 - Joying 配合最近的防疫,我們會在分享會進場時量體溫及手部消毒, 有疑慮的朋友也歡迎全程帶著口罩:)




分享講者:郭佩怜

《台灣挑剔指南》是 2017 年春天出版的《台北挑剔指南》續作,
身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台中人,在書寫完台北後若是沒有回頭介紹台中,
內心總有點過意不去。

因此,原本規劃僅收錄北、中、南、東部重點城市的《台灣挑剔指南》,
最後還是決定要完整介紹各個縣市與離島,
這個選擇雖然讓每個地方的篇幅縮小,
但仍有機會收錄各地的風格店家、年度活動與深度特輯,成為探索台灣的引子。
我們也在每個縣市的簡介頁面提供了許多資訊管道,
如相關書籍與旅遊網站等,大家可以自行挖掘更多資訊。

《台灣挑剔指南》延續上本書的精神,裡面沒有任何廣告,
收錄的店家從新開的獨立書店、祕密酒吧到菜市場與路邊攤等,
都是作者群們誠心推薦朋友去的地方。
除了部分離島外,大多縣市也規劃了1至2條的散步路線,
希望讓大家能夠輕鬆出遊,說走就走!
如果要用一句話來介紹台灣,
我覺得沒有比台灣言論自由鬥士鄭南榕先生更好的描述了──
「我們是小國小民,但是我們是好國好民。」
如同台北是被低估的城市,台灣也絕對是被低估的國家,

雖然有點老王賣瓜、自賣自誇的意味,但在旅行多國後,

我可以很自信地說,台灣絕對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生活起來既舒服又有趣的地方。



時間: 2020/03/22 (日) 14:00 - 15:30(共1.5小時)

地點:旅人之森生活旅行案內所

(台中市北區英士路66巷20號,靠近台中二中)

活動費用:500元

(費用包含一套書《GOOD EYE 台灣挑剔指南(中英雙語)》、分享會及台中特色下午茶盒)
報名完成,書可以選擇於3/2 當日先拿取哦

>>>分享會現場準備有前作《GOOD EYE 台北挑剔指南(中英雙語最新改版)》<<<<&lt
活動加購享八折優惠,想要購買的朋友,也歡迎先預約購買

本次分享會特色下午茶盒由台中特色店 盛橋刈包 、 小夏天 和 Cafe Stopover 提供

報名方式
請填寫表單報名
我們將主動回覆相關資訊,匯款完成才是報名完成





2019年12月23日 星期一

旅人之森 2019 共同創作展




創作是個漫長的自我摸索嘗試過程
我們看到的是某一個階段的成果
但創作的路一直在持續延伸著

2016年底我們嘗試邀請了幾個朋友一起共同創作「胸針」,不同材質不同形式一起表現同一個主題,
今年2019年我們再次邀請幾個朋友一起共同創作「小盤子」,
作品紀錄我們這段時間一起思考製作的過程,
歡迎大家前來看展,如果可以帶走自己喜愛的作品就太好了!

參與創作者:
旅人之森 - 喬茵(陶藝)
HOM - 徐至宏(陶藝)
嚴晨威 (木藝)
手路 生活器物(陶藝)- 家珩
JinRu Wu 吳謹如  (纖維創作)

旅人之森展期:
展覽時間:2019/12/26(四),12/27 (五), 
                 2020/01/02 (四)  , 1/3 (五),  1/9 (四), 1/10 (五) , 1/16(四), 1/17(五) , 1/27 (大年初三), 1/28 (大年初四) 
                 14:00-18:00
展覽地點:旅人之森(台中市北區英士路66巷20號)

靜宜大學展期:
展覽時間:2019/12/30(一)~2020/01/3 (五) (1/1公休)9:00-17:00 
展覽地點:靜宜大學主顧大廳

創作者
旅人之森 - 喬茵
原本做的是展覽活動企劃的工作,但一直對動手做這件事充滿熱誠
2011年回到台中開始了旅人之森
開始有機會接觸到陶藝創作,慢慢摸索至今也七年多的時間
自己從事創作後體驗了和以前做企劃全然不同的觀看角度
在創作過程也陸續遇到許多朋友
希望在自我創作追求的同時也可以介紹其他好創作


HOM - 徐至宏
認識阿宏已經超過十年的時間了,可以說是看著他從出道以來的創作之路 
不跟隨著潮流,而是用自己的步伐穩健地創作著
這是阿宏一直以來給我的感覺,隨著時間與人生經歷的增加
創作的風格也有逐步的改變
阿宏是我在陶藝創作上的同學,陶藝是他繪畫創作的延伸
這次展出的陶盤也是阿宏在繪畫上很常關注到的主題
未來他也會持續以自己的腳步繼續創作之路

臉書粉絲頁 HOM https://www.facebook.com/hom0604/

嚴晨威 (木藝)
第一次看到晨威的作品,應該很多人會和我一樣,很訝異一個大男孩有這麼細膩的表現。
高中就讀美工科時接觸過許多不同材質,大學沒有朝向設計反而轉往純藝術之路,因為藝術作品是經由自我思考追求後的呈現,比較貼近他想要的方向。
大學期間因為興趣開始接觸木雕,他覺得木頭是有生命力的材質,創作過程是一種對話,透過雙手可以在呈現木的另一段生命,晨威的木雕主要是透過自學,在製作中不斷地修正思考再製做,他一開始是製作人像雕刻,後來嘗試胸針飾品等小物的創作,有機會也販售作品,木盤子是他首次嘗試的創作主題,因為是作為生活器物使用,多了一些和之前不同的創作設計考量,在做的過程也延伸出許多不同的想法。
晨威目前正在花蓮駐村創作,未來也預計繼續在花蓮生活一段時間專心創作,他希望可以繼續累積作品後透過展覽的方式發表。


手路 生活器物(陶藝)- 家珩
認識手路這個品牌是今年上半年參加了台北休習日咖啡的市集,我們位置剛好在隔壁,所以有了許多創作上的交流互動,目前手路是由創作者家珩一手打理,家珩原本是讀歷史系,畢業後擔任行銷企劃的工作四年多的時間,在上班的同時就持續接觸陶藝,2016年辭職後到倫敦旅行半年,在倫敦期間他也一邊陶藝共同工作室Turning earth 修習陶藝,回來後自己覺得無法再回到上班的狀態,於是就開始在家設計陶藝工作室,目前是全職做陶有時也接案的狀態,作品主要在網路及配合的選物店販售。
手路的陶藝作品表面看起來有石頭紋路的質感,家珩分享他前幾年參加了「靈境追尋」的活動,只帶了水和睡袋在森林裡呆了四天四夜,在斷食的狀態在野地裡自己度過,回來後做了一個夢,他一直清晰地記得在夢的最後他拿起來小石頭,後來接觸陶藝時,陶藝作品就自然與這個夢做連結發展。


JinRu Wu 吳謹如  (纖維創作)
認識謹如是因為他今年初拜訪旅人之森,我們談話的過程,得知他所學是編織纖維,目前也持續著這方面的創作,有時候會帶領編織工作坊,於是就邀請他一起創作這次的主題。
大學是造型藝術系,一開始在學校嘗試過許多材質(木工金工織染等),大三之後選擇自己比較喜愛的編織作為專業學習,大學畢業後他先上班兩年多的時間,為了有更多創作時間,目前是一半時間在咖啡廳工作一半持續著自己的創作。
這次謹如就「小盤子」這個主題做了很有趣的呈現,使用布線等軟材質與他日常收集到的小物件(石頭沙子木頭等)一起創作出立體的作品,打破了我們對於盤子的既定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