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裝幀設計/霧室。(圖/霧室設計 提供) |
![]() |
封面那很像腰子的圖案,其實是湖泊(繪圖/黃瑞怡,圖/霧室設計 提供) |
![]() |
內頁以包折方式處理,裡面印上淺藍色,呼應封面的湖泊(圖/霧室設計 提供) |
開始有旅行的意識
是從我第二份工作開始的
那時候有了自己的經濟能力 請假也不算太難
於是開始學習自己計畫旅行
然後 愛上了旅行所能經歷的一切
因為 從事策展工作的關係
那陣子常常喜歡跑東京看展 逛小店
會遇見 郭靜瑤 是因為 2009年東京 GEISAI 展覽
在滿是日本創作者的大場地中 能遇到從台灣來的創作者 倍感親切
Yao 在展場發給每個民眾一張色紙 上面是他的詩作
我的成長真是不堪入目
巨大的時間只產生了微小的改善
巨大的時間只產生了微小的改善
這是我拿到的
看著這段文字 拿在手中薄薄的紙 突然變得很重
對照每個當下的心境 都有股淡淡的感傷跟坦然面對的心情
後來才知道 Yao 不是學創作的
而是在某個時間點 告訴自己 要開始創作了
以創作最簡單的形式-繪畫 開始
這是最簡單 不需太多成本的方式
然後 他很有恆心毅力
持續創作 辦展覽
但老實說 我覺得 Yao 的文字比他的圖有感染力多了
沒有辦法 這是勉強不來的
所以 他的第一本書 是一本詩集
我覺得很合適
Yao很適合 詩 這樣的創作形式
這裡頭每段文字 都需要單獨的時間來看
每次 看一首 兩首 這樣
一口氣想讀完 太貪心的結果 就是心裡會沉重
放在隨手可得的身旁 一次看一首 思考很久
我是這樣看這本書的
這是 我跟郭靜瑤的相遇 以及 之後斷斷續續的交會
就像是一本書的形成 是好幾條線連結交結的面
這個分享活動 我們想要邀請你來
好好聊一下 一本書成形的過程
難得的 我們還邀請到這本書的設計 - 霧室設計 雙人組 一起來
Yao 說 這次跟霧室設計的合作過程 真得很 match
設計把他對創作的想法都表現出來了
我很想聽聽 這過程所激盪出來的火花
因為 不容易呢
把每本書 都當成全新的創作來看待
所以 霧室也會帶來別的作品 跟大家分享
以上長長的文字 就是旅人之森 這場分享會的形成過程
時間:2012年04月28日(六)下午3點30分 - 5點
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