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17日 星期日

旅人之森 分享書架 - 5 月選書人 新手書店 雜工店長 鄭宇庭

不論是生活中或是旅行中,我們都很習慣有書隨時陪伴
旅人之森從今年三月起預計邀請身邊的愛書人朋友們幫我們選書
選擇他們最想推薦給旅人們的書


我們會將這些書本放在旅人之森及小森書室的架子上跟大家分享 

5 月選書人 新手書店 雜工店長 鄭宇庭

最近從北到南開了很多有別於連鎖書店純粹商業考量、獨立選書的小書店,頓時間,書店感覺是繼咖啡店之後,另一個夢想選項,不過開書店可不是鬧著玩的,並不只是每天可以被喜愛的書環繞這樣的美好場景,更多得是現實的考驗,所以如果問甚麼樣特質的人適合開書店,我想應該是知道且願意承受這些現實考驗還可以勇往直前的傻蛋,在我身邊就有這樣一個大傻蛋,堅持賣自己喜愛的書,逢人就推薦好書且在目前折扣戰打得火熱的當下還堅持原價賣書的新手書店雜工店長,因為他的堅持台中多了一方閱讀的風景,想要把這片風景保留下來,我們能做的就是走進書店把老闆推薦的好書帶回家好好閱讀。
(台中這兩年多了很多獨立書店,我們會陸續請這些有意思的書店老闆幫旅人之森的旅人們推薦好書,好好旅行好好閱讀,旅行中是我最喜愛閱讀的時刻)

1.《新手》,瑞蒙卡佛,寶瓶
30歲之後,我最喜歡的短篇小說家,總是被那些最平淡最日常的種種,深深一擊,明明都是再稀鬆平常不過的男人女人故事,偏偏被他寫出來,就要讓人嘆息。新手書店的「新手」,便是從他的短篇小說〈新手〉中借用出來(原名〈當我們討論愛情〉),《新手》是卡佛未經過編輯修改的原始版本

2.《隨地腐朽》,吳俞萱,逗點
去年讓我最嫉妒的一本書,明明跟作者看一樣的電影,但被她寫出來就是好好看,而且文筆真的就是詩人語氣,隨便摘錄書裡語句都能當作標語,用寫信的方式講述自己對電影的愛也是夠特別,我第一次覺得電影評論書可以一讀再讀反覆讀,每次都有不同感受,就是這本。

3.《種樹的男人》,讓·紀沃諾,果力
經典名篇新譯本,這次連木刻版畫都收錄進去,要是誰問我最喜歡的寓言故事,一定捧這本出來叫他買回去。一輩子只做一件事沒什麼,但重點是日復一日的持續,並反覆一直做,創造者會造成一連串效應,最開始的時候看不見,但持續做下去,就會成為一件影響深遠的事,自然文學經典,當然要讀。

4.《你是我背上最明亮的廢墟》,寶瓶
我一直覺得讀短詩是快樂的事,但讀長詩不是。看到一位女詩人可以把生活日常瑣細放進長詩,寫的如此具象,尤其那些俯拾即是的生活物件在詩裏出現,竟然如此「活生生」的在詩人的筆下被「咀嚼咀嚼再咀嚼」,一字一句,力道之大,一口氣讀完只有震顫,值得挑戰。

5.《愛沙尼亞九日慢行》,梨木香步,日出
我自己非常喜歡《家守綺譚》,特別喜歡女作家筆下幽微的奇幻世界。沒想她寫遊記也是細微細膩到讓人愛不釋卷,跟一般遊記不同,穿插很多旅行見聞故事,總覺得擅長寫奇幻小說的人都有個看事情不一樣的眼光,就連寫古城、森林、自然觀察都好玄妙又讓讀者身歷其境,讀到「水蛭」那個段落真是讓人頭皮發麻,不讀可惜。

6.《溫柔行走大地》,喬夫·道格利希,立緒
只要曾經是記者的作家,都會用一種新聞報導的筆法,挖掘事件的不同面向,我個人特別喜歡讀這些曾任記者的作家自述與觀察寫作。近期讀到這本,頗為驚艷,作者決定親身體驗「非洲大地朝聖之旅」,故事則從他年幼開始說起,有冒險、有征服、有戰爭,也有對話,當然關於生命意義的思索則更多,如果讀者對現在的生活感到不滿足,又對「心靈勵志療癒」書籍反感,這本相當有料又精彩,是一趟找尋失物與尋得自我的閱讀經驗,不要被好溫柔的書名騙了。

7.《慢,理想的生活提案》,辻信一,果力
好吧,我當然知道「慢」是「快」的相對,而「慢慢來」這件事,是最近這幾年反覆被一作再作的書籍專題類型,從慢食到慢生活,還能怎麼慢?不一樣的是,作者從文化人類學的角度來論述,而我特別喜歡這本書的第十章「慢身體」,從「慢」的理論到「慢」的「實踐」,原來「慢」這件事也可以很「體感」。身體跟自己之間,有很多可以慢慢來的,不偏心也不偏袒,當我們因自己的身體狀況而擔憂,就該慢下來好好體驗自己,而連「性」與「愛」也可以(且應當)「慢慢來」,這可是比「慢食」更重要的事了呦!

8.《死心眼的個性》,岸本佐知子,日出
我一直覺得日本人寫的散文好有「風味」,就像吃納豆或者喝味噌湯,那種風味之所以無法形容,是只有這些菜色才品嚐得到這些口味,你無法用其他料理方式替代。讀這本書會一直「搖頭晃腦」,看作者如何把兩件或多件不相關的事硬湊在一起寫,實在好奇妙,偏偏這些日常狂想都不只是天馬行空而是其來有自,所以地板下的仙貝會和小拳王、腎臟與海洋生物連在一起;要作者自比動物,她說是「鰻鯰」;這些風馬牛不相及,到作者筆下都成了相關,比白日夢和奇想更有看頭,讀完會很開心。

9.《建築武者修行》,光嶋裕介,聯經
要是今年上半年沒買書,現在想買一本書回家慢慢讀,我拍胸脯保證推薦這本。所謂武者修行,指的是周遊各地,沒有回家而在外學習的狀態,作者以一位年輕建築師的眼光,實際走訪歐陸各個重要的建築地景,用寫用畫,把他個人的感觸訴諸文字,可以看到他的年輕志氣,也能看到他的胸懷遠大,他同時一面在工作一面在四處學習的狀態下,也一步一步實踐自己的建築師計畫,過著充實的柏林生活,這是一本遊記、一本建築師手札、一本成長故事、一本讓人學習如何「高處眼亮」的好書,年度選書,勿錯過。

10.《疊韻》,尚·路克·南希;馬蒂德·莫尼葉合著,漫遊者
哲學與舞蹈,兩種完全不一樣的藝術領域與形式思維,一個是邏輯思索,一個是身體律動,如何共奏?如何對話?如何找到「疊韻」之處?全書讀完,編舞家莫尼葉不只談舞蹈,而是那些舞蹈之外的種種;而哲學家南希談的,則全聚焦於哲學性論述,看他總是非常精簡的先回答提問,然後剖析其中所代表的哲學意涵,從符碼、媒介到形式,哲學家南希從來不打算把意義解讀成單一論述,而舞蹈家莫尼葉從來沒有想要提供意義,她只是跳舞、編舞,兩者間的通信與對話,成就了這本橫跨藝術、文學與哲學論述的神奇小書。



新手書店雜工店長。 每天都在選書、賣書、介紹書。 相信每本書都有價值,也努力想幫每本書找到對的讀者,相信書店是座橋,
該好好把每本書從出版社那兒,安全送到對岸愛書人面前。 歡迎常常來新手書店走走看看,我有時有戴帽子,有時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