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3日 星期一

旅人之森 2019 共同創作展




創作是個漫長的自我摸索嘗試過程
我們看到的是某一個階段的成果
但創作的路一直在持續延伸著

2016年底我們嘗試邀請了幾個朋友一起共同創作「胸針」,不同材質不同形式一起表現同一個主題,
今年2019年我們再次邀請幾個朋友一起共同創作「小盤子」,
作品紀錄我們這段時間一起思考製作的過程,
歡迎大家前來看展,如果可以帶走自己喜愛的作品就太好了!

參與創作者:
旅人之森 - 喬茵(陶藝)
HOM - 徐至宏(陶藝)
嚴晨威 (木藝)
手路 生活器物(陶藝)- 家珩
JinRu Wu 吳謹如  (纖維創作)

旅人之森展期:
展覽時間:2019/12/26(四),12/27 (五), 
                 2020/01/02 (四)  , 1/3 (五),  1/9 (四), 1/10 (五) , 1/16(四), 1/17(五) , 1/27 (大年初三), 1/28 (大年初四) 
                 14:00-18:00
展覽地點:旅人之森(台中市北區英士路66巷20號)

靜宜大學展期:
展覽時間:2019/12/30(一)~2020/01/3 (五) (1/1公休)9:00-17:00 
展覽地點:靜宜大學主顧大廳

創作者
旅人之森 - 喬茵
原本做的是展覽活動企劃的工作,但一直對動手做這件事充滿熱誠
2011年回到台中開始了旅人之森
開始有機會接觸到陶藝創作,慢慢摸索至今也七年多的時間
自己從事創作後體驗了和以前做企劃全然不同的觀看角度
在創作過程也陸續遇到許多朋友
希望在自我創作追求的同時也可以介紹其他好創作


HOM - 徐至宏
認識阿宏已經超過十年的時間了,可以說是看著他從出道以來的創作之路 
不跟隨著潮流,而是用自己的步伐穩健地創作著
這是阿宏一直以來給我的感覺,隨著時間與人生經歷的增加
創作的風格也有逐步的改變
阿宏是我在陶藝創作上的同學,陶藝是他繪畫創作的延伸
這次展出的陶盤也是阿宏在繪畫上很常關注到的主題
未來他也會持續以自己的腳步繼續創作之路

臉書粉絲頁 HOM https://www.facebook.com/hom0604/

嚴晨威 (木藝)
第一次看到晨威的作品,應該很多人會和我一樣,很訝異一個大男孩有這麼細膩的表現。
高中就讀美工科時接觸過許多不同材質,大學沒有朝向設計反而轉往純藝術之路,因為藝術作品是經由自我思考追求後的呈現,比較貼近他想要的方向。
大學期間因為興趣開始接觸木雕,他覺得木頭是有生命力的材質,創作過程是一種對話,透過雙手可以在呈現木的另一段生命,晨威的木雕主要是透過自學,在製作中不斷地修正思考再製做,他一開始是製作人像雕刻,後來嘗試胸針飾品等小物的創作,有機會也販售作品,木盤子是他首次嘗試的創作主題,因為是作為生活器物使用,多了一些和之前不同的創作設計考量,在做的過程也延伸出許多不同的想法。
晨威目前正在花蓮駐村創作,未來也預計繼續在花蓮生活一段時間專心創作,他希望可以繼續累積作品後透過展覽的方式發表。


手路 生活器物(陶藝)- 家珩
認識手路這個品牌是今年上半年參加了台北休習日咖啡的市集,我們位置剛好在隔壁,所以有了許多創作上的交流互動,目前手路是由創作者家珩一手打理,家珩原本是讀歷史系,畢業後擔任行銷企劃的工作四年多的時間,在上班的同時就持續接觸陶藝,2016年辭職後到倫敦旅行半年,在倫敦期間他也一邊陶藝共同工作室Turning earth 修習陶藝,回來後自己覺得無法再回到上班的狀態,於是就開始在家設計陶藝工作室,目前是全職做陶有時也接案的狀態,作品主要在網路及配合的選物店販售。
手路的陶藝作品表面看起來有石頭紋路的質感,家珩分享他前幾年參加了「靈境追尋」的活動,只帶了水和睡袋在森林裡呆了四天四夜,在斷食的狀態在野地裡自己度過,回來後做了一個夢,他一直清晰地記得在夢的最後他拿起來小石頭,後來接觸陶藝時,陶藝作品就自然與這個夢做連結發展。


JinRu Wu 吳謹如  (纖維創作)
認識謹如是因為他今年初拜訪旅人之森,我們談話的過程,得知他所學是編織纖維,目前也持續著這方面的創作,有時候會帶領編織工作坊,於是就邀請他一起創作這次的主題。
大學是造型藝術系,一開始在學校嘗試過許多材質(木工金工織染等),大三之後選擇自己比較喜愛的編織作為專業學習,大學畢業後他先上班兩年多的時間,為了有更多創作時間,目前是一半時間在咖啡廳工作一半持續著自己的創作。
這次謹如就「小盤子」這個主題做了很有趣的呈現,使用布線等軟材質與他日常收集到的小物件(石頭沙子木頭等)一起創作出立體的作品,打破了我們對於盤子的既定想像。



2019年12月11日 星期三

旅人之森 × 遙遠的日和三一 - [屋上秋聚會] 歡迎來到強泥餐桌



遙遠的日和三一

原本安心地認為會一直在那裡的店家
卻突然消失不見

一直以為那家店理所當然地存在
其實並不是這樣 (《出門買蛋去》小川系 pp.172-173

日和三一就是我曾經這樣以為的存在

2009那年我還在北部工作
假日的時候會回到台中
每次回到台中一有空就會到日和三一吃飯

那時候創業的想法已經在我心中埋下種子 悄悄發芽
有時候在日和三一吃飯時就會跟強泥聊一下想做的事情

強泥來到台中做日和三一這件事情
也給我做旅人之森的想法增加了一些勇氣

後來 2011年我終於下定決心回到台中
開始旅人之森
日和三一就是一個不想考慮吃什麼的時刻
可以隨時走進去的小食堂
每個禮拜推出一種創作料理 不重複

常常和同期創業的好朋友們約在這裡
聊聊工作生活的事情

我們也時常推薦從外地來的旅人們去吃日和三一
覺得這是台中很特別的存在

2013年4月日和三一因為租約到期房東要收回房子
而結束營業

強泥也離開台中,不知不覺到今年也六年過去了
時間在走人都變得不一樣了
生活轉變,對於料理的思考也不一樣了

離開台中這幾年強泥也沒有離開料理一直精進著
這次很難得地強泥要來小森的露台做料理給大家吃

日和三一這個名字就留給台中了,我們不會帶走。

就這樣曾經的日和三一強泥又會到台中了

歡迎你再次來到強泥的餐桌


旅人之森 - Joying



客座料理家

遙遠的日和三一 - 強泥


強泥,本名張哲寧
大學唸的是工程,出社會做的是設計,最開心的是做料理。
從設計轉料理,滑鼠變鍋鏟,奇妙的轉變,令人驚喜,
2009在台中開過一間小店叫日和三一,
每週只有一種餐,三年半,168道套餐,沒有重複過, 食材就是我的調色盤。



台灣是個寶島,水果的種類與農業技術世界有目共賭,
或許是喜愛水果的顏色,也可能是喜愛水果的香氣與甜味,
在自學料理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常常就把水果搭配到料理裡。
如果你想知道是怎麼開始的,歡迎來吃飯,提問的密語是:IKEA。




秋末冬初,該在入冬前補一下,一鍋暖心的雞湯開場。
再來個涼涼的水果青蔬或溫沙拉,爽一下味覺,接下來進入重頭戲。
如果是個好天氣,咱們就戶外烤肉,大口吃肉,大口喝酒。

強泥真的比較隨興,很難開菜單。菜市場看到什麼,想到什麼,就做什麼。
不過有酒,有菜,有肉,有水果,至於怎麼混搭,你來吃了就知道。

時間

週六場:2019/12/28(六) 17:30-19:30(共2小時)

本次活動先開放週六場次,額滿後再加開週日場次

地點
小森 書室 2F 露台

活動費用
550 元

(活動費用包含料理分享、特製料理飲品等)

報名方式
請想參加的朋友請以 E-mail   (E-mail: joying23@gmail.com)
方式報名
請寫明:姓名、報名人數連絡電話

我們會主動跟您連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