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的我們離海很近,但生命經驗卻離海很遠
就算是到了海邊,也只是站在岸上觀看,從來沒有想過自己可以跟海有更深的接觸
前年2019年暑假帶著小孩一起踏上小琉球
這是我第一次認識到「綠蠵龜」
當我們看到綠蠵龜慢慢浮上海面呼吸的樣貌,
心中自然地受到感動
緊接著2020年又安排再度踏上小琉球
這次透過浮潛的方式近一步看到海中覓食的綠蠵龜
小琉球的旅行也讓我認識了居住在島上
熱愛海洋、生活工作圍繞著海洋的朋友
他們讓我看到有別於以往生命經驗的生活樣貌
透過他們
我也認識到台灣有一群默默地為了台灣海洋生物努力
記錄並推廣著海龜保育工作的人們
這次旅人之森想邀請兩個專職從事海龜研究的朋友
海龜癡漢 - 蘇淮 & 海龜姊姊 - 馮加伶
他們要來聊聊一路追尋海龜的旅程
七種海龜介紹、海龜的一生、地球跑透透追龜的經驗
海龜研究背景概述公民科學和公民行動「海龜點點名」
歡迎對海龜有興趣的朋友一起來
旅人之森- Joying
海龜癡漢 - 蘇淮
2009年接觸海洋,被海洋生物深深吸引,因此著迷。
2010年學習水肺潛水,擁有了第一台水下相機,開始用影像紀錄海洋。
2015年開始長住於小琉球。
2019年獲得雲門流浪者計畫資助,至日本屋久島及小笠原群島參與當地海龜生態調查。
文字及影像作品發表於國家地理、經典雜誌、公共電視等媒體。攝影作品曾獲美國IPA、法國PX3、日本TIFA等國際比賽獎項。
目前全職投入於海龜生態調查及海洋影像紀錄,希望能藉由生態調查探索更多未知,用影像分享海洋的美麗與哀愁。並拉近人與海的距離,讓大海注入人們的生活。
「島人海洋文化工作室」http://www.islanderdivers.com/
拍攝一系列有趣的海龜癡漢影片 https://reurl.cc/o9LaqM
海龜姊姊- 馮加伶
因大學時到蘭嶼擔任暑期海龜志工,在小八代灣見證了海龜產卵、
小海龜孵化的美好時刻,從此迷上海龜。
投入海龜研究和保育多年,
畢業後至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擔任研究助理,
曾參與珊瑚微生物和珊瑚生殖生態的研究。
2017年與其他海龜同好,一同發起『海龜點點名』公⺠科學計畫,
透過臉書社團收集海龜目擊回報,
舉辦多場公⺠科學工作坊、講座和學術海報發表。
現為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國際研究生學程博士生,
研究興趣為海洋公⺠科學推廣和海龜族群生態學研究。
時間: 2021/02/07 (日) 15:00 - 17:00(共2小時)
地點:旅人之森生活旅行工作室(台中市北區英士路66巷20號,近台中二中)
活動費用:350元(活動費用含茶點)
主題延伸選書(活動優惠9折)
《一顆海龜蛋的神奇旅程》, 作者:鈴木守,遠流出版
《意外的守護者:公民科學的反思》, 作者:Akiko Busch 阿奇科・布希,左岸文化(海龜姊姊推薦)
《認識海龜》海報,小島停琉出版(本作品尚在製作中,價格未定)
台灣有座小島可以非常容易看見海龜,但大部分的台灣人可能都對海龜很陌生。
這張海報希望向大家介紹海龜的種類,其中台灣可以看見的海龜種類又有哪些,以及海龜們的一生的生活又是如何,很推薦收藏 :)

特別感謝:小琉球的書店「小島停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