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5日 星期六

旅人之森 2020年4月推薦書 - 旅行麵包店



先選擇一種想要生活的方式,
再從中找到適合自己工作的方法。

想要的工作和喜愛的生活,
我想要兩種都選擇。

臉譜出版 art & design 收到書稿讀完已經一段時間,
今天終於拿到實體書,
果然實體書拿在手上閱讀的感覺還是不一樣的,
我還是熱愛書拿在手中的重量。

日本兵庫縣丹波市的麵包工作室 @hiyoribrot 沒有店面只有一個人-塚本久美負責製作,
麵包製作的時間依據月亮的陰晴圓缺(月齡),
一個月只製作麵包二十天剩下的時間他用來旅行四處與食材和食材的生產者相遇,
藉此找到繼續製作麵包的靈感,
只接受網路接單因為數量有限目前訂單已經排到五年後。

因為沒有店面只靠宅配所以工作室的位置不一定要在大城市,
可以選擇位於自己想要生活的地方。

因為沒有員工,所以除了固定的工作時間之外,可以自由安排自己的旅行。
因為事先接單才生產,因此不會有一般麵包店有的生產過多浪費的情況發生。
因為旅行可以接觸到新的食材與更多生產者相會,支持著自己在麵包的發想製作,因次辛苦的麵包製作之路才得以延續。
這是塚本久美自己發展出來的工作生活方式,很巧妙地也和旅人之森有許多共通之處,
旅人之森原則上只有我一個人經營,假日森老闆和小晃晃會來幫忙,沒有員工是因為熱愛創作與旅行,除了工作時間之外就是自由的時間,因為想要回台中生活而告別台北工作回到這個城市,我們都是先想過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進而打造出這樣的工作模式,因為這樣子的設定,在創業的路上就不會徬徨失了依據。

每次遇到朋友問我關於創業的問題,我都會先詢問,請問你想要的生活是什麼?
請你先想像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再去打造出屬於自己的工作方式。

是什麼機緣走到這裡,為什麼會這麼想,未來會往哪裡去ㄋ?開創工作者永遠在思考的問題,居然在遙遠山中的麵包店主也有類似的思考這本書是麵包職人塚本久美從一個上班族經過八年麵包店修業獨立開業的故事也許可以給你在路上有些啟發和靈感,或者你們的想法剛好也一樣。
我會在旅人之森上架這本書,
久美小姐從學生時代開始就喜歡尋找拜訪有興趣的麵包店,這是他喜愛的日常和旅行。
在旅人之森購買這本書的朋友,我也會附上旅人之森的台中麵包旅行筆記,裡面都是我們経常拜訪的台中麵包店(裡面還有朋友店家提供的優惠)

也許你可以透過我們的筆記來一場台中麵包小旅行。
想要向旅人之森訂購這本書的朋友
請私訊或來信(joying23@gmail.com)告訴我們



2020年2月18日 星期二

GOOD EYE 台灣挑剔指南 分享會 (台中旅人之森場次)


讓你重新認識生長的台灣 也讓你的外國朋友對台灣燃起興趣 最近台灣受到疫情的影響 重挫了旅遊相關產業 在這樣的時期 我們需要一本關於台灣旅行的書嗎? 原本我還思索著是否要將這場分享會往後延 不過 同是開店朋友的一句話: 一定會受到影響的,但是我們還是要努力去做該做的。 是的,我們還是要努力生活,準備著旅行。 期盼著可以繼續自由自在地旅行。 推薦行程是旅人之森的工作之一 常常會聽到旅人說 哪個地方什麼都沒有等等洩氣話 我都會回應 不會哦 ! 只是你不知道 .... 然後開始分享我所知道的 我想 如果你沒有一個了解當地的朋友 你就需要一本懂得你需求的旅行書 我常常會因為一本書獨到的推薦而對一個城市地區改觀 我相信有了這幾本台灣北中南東離島的挑惕指南 你馬上就可以起身來趟對味旅行 旅行是我熱愛台灣的方式 謝謝親愛的前同事作者佩怜的邀請,旅人之森也貢獻了一些台中私房行程 對於這本書有興趣的朋友歡迎你們來 旅人之森 - Joying 配合最近的防疫,我們會在分享會進場時量體溫及手部消毒, 有疑慮的朋友也歡迎全程帶著口罩:)




分享講者:郭佩怜

《台灣挑剔指南》是 2017 年春天出版的《台北挑剔指南》續作,
身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台中人,在書寫完台北後若是沒有回頭介紹台中,
內心總有點過意不去。

因此,原本規劃僅收錄北、中、南、東部重點城市的《台灣挑剔指南》,
最後還是決定要完整介紹各個縣市與離島,
這個選擇雖然讓每個地方的篇幅縮小,
但仍有機會收錄各地的風格店家、年度活動與深度特輯,成為探索台灣的引子。
我們也在每個縣市的簡介頁面提供了許多資訊管道,
如相關書籍與旅遊網站等,大家可以自行挖掘更多資訊。

《台灣挑剔指南》延續上本書的精神,裡面沒有任何廣告,
收錄的店家從新開的獨立書店、祕密酒吧到菜市場與路邊攤等,
都是作者群們誠心推薦朋友去的地方。
除了部分離島外,大多縣市也規劃了1至2條的散步路線,
希望讓大家能夠輕鬆出遊,說走就走!
如果要用一句話來介紹台灣,
我覺得沒有比台灣言論自由鬥士鄭南榕先生更好的描述了──
「我們是小國小民,但是我們是好國好民。」
如同台北是被低估的城市,台灣也絕對是被低估的國家,

雖然有點老王賣瓜、自賣自誇的意味,但在旅行多國後,

我可以很自信地說,台灣絕對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生活起來既舒服又有趣的地方。



時間: 2020/03/22 (日) 14:00 - 15:30(共1.5小時)

地點:旅人之森生活旅行案內所

(台中市北區英士路66巷20號,靠近台中二中)

活動費用:500元

(費用包含一套書《GOOD EYE 台灣挑剔指南(中英雙語)》、分享會及台中特色下午茶盒)
報名完成,書可以選擇於3/2 當日先拿取哦

>>>分享會現場準備有前作《GOOD EYE 台北挑剔指南(中英雙語最新改版)》<<<<&lt
活動加購享八折優惠,想要購買的朋友,也歡迎先預約購買

本次分享會特色下午茶盒由台中特色店 盛橋刈包 、 小夏天 和 Cafe Stopover 提供

報名方式
請填寫表單報名
我們將主動回覆相關資訊,匯款完成才是報名完成





2019年12月23日 星期一

旅人之森 2019 共同創作展




創作是個漫長的自我摸索嘗試過程
我們看到的是某一個階段的成果
但創作的路一直在持續延伸著

2016年底我們嘗試邀請了幾個朋友一起共同創作「胸針」,不同材質不同形式一起表現同一個主題,
今年2019年我們再次邀請幾個朋友一起共同創作「小盤子」,
作品紀錄我們這段時間一起思考製作的過程,
歡迎大家前來看展,如果可以帶走自己喜愛的作品就太好了!

參與創作者:
旅人之森 - 喬茵(陶藝)
HOM - 徐至宏(陶藝)
嚴晨威 (木藝)
手路 生活器物(陶藝)- 家珩
JinRu Wu 吳謹如  (纖維創作)

旅人之森展期:
展覽時間:2019/12/26(四),12/27 (五), 
                 2020/01/02 (四)  , 1/3 (五),  1/9 (四), 1/10 (五) , 1/16(四), 1/17(五) , 1/27 (大年初三), 1/28 (大年初四) 
                 14:00-18:00
展覽地點:旅人之森(台中市北區英士路66巷20號)

靜宜大學展期:
展覽時間:2019/12/30(一)~2020/01/3 (五) (1/1公休)9:00-17:00 
展覽地點:靜宜大學主顧大廳

創作者
旅人之森 - 喬茵
原本做的是展覽活動企劃的工作,但一直對動手做這件事充滿熱誠
2011年回到台中開始了旅人之森
開始有機會接觸到陶藝創作,慢慢摸索至今也七年多的時間
自己從事創作後體驗了和以前做企劃全然不同的觀看角度
在創作過程也陸續遇到許多朋友
希望在自我創作追求的同時也可以介紹其他好創作


HOM - 徐至宏
認識阿宏已經超過十年的時間了,可以說是看著他從出道以來的創作之路 
不跟隨著潮流,而是用自己的步伐穩健地創作著
這是阿宏一直以來給我的感覺,隨著時間與人生經歷的增加
創作的風格也有逐步的改變
阿宏是我在陶藝創作上的同學,陶藝是他繪畫創作的延伸
這次展出的陶盤也是阿宏在繪畫上很常關注到的主題
未來他也會持續以自己的腳步繼續創作之路

臉書粉絲頁 HOM https://www.facebook.com/hom0604/

嚴晨威 (木藝)
第一次看到晨威的作品,應該很多人會和我一樣,很訝異一個大男孩有這麼細膩的表現。
高中就讀美工科時接觸過許多不同材質,大學沒有朝向設計反而轉往純藝術之路,因為藝術作品是經由自我思考追求後的呈現,比較貼近他想要的方向。
大學期間因為興趣開始接觸木雕,他覺得木頭是有生命力的材質,創作過程是一種對話,透過雙手可以在呈現木的另一段生命,晨威的木雕主要是透過自學,在製作中不斷地修正思考再製做,他一開始是製作人像雕刻,後來嘗試胸針飾品等小物的創作,有機會也販售作品,木盤子是他首次嘗試的創作主題,因為是作為生活器物使用,多了一些和之前不同的創作設計考量,在做的過程也延伸出許多不同的想法。
晨威目前正在花蓮駐村創作,未來也預計繼續在花蓮生活一段時間專心創作,他希望可以繼續累積作品後透過展覽的方式發表。


手路 生活器物(陶藝)- 家珩
認識手路這個品牌是今年上半年參加了台北休習日咖啡的市集,我們位置剛好在隔壁,所以有了許多創作上的交流互動,目前手路是由創作者家珩一手打理,家珩原本是讀歷史系,畢業後擔任行銷企劃的工作四年多的時間,在上班的同時就持續接觸陶藝,2016年辭職後到倫敦旅行半年,在倫敦期間他也一邊陶藝共同工作室Turning earth 修習陶藝,回來後自己覺得無法再回到上班的狀態,於是就開始在家設計陶藝工作室,目前是全職做陶有時也接案的狀態,作品主要在網路及配合的選物店販售。
手路的陶藝作品表面看起來有石頭紋路的質感,家珩分享他前幾年參加了「靈境追尋」的活動,只帶了水和睡袋在森林裡呆了四天四夜,在斷食的狀態在野地裡自己度過,回來後做了一個夢,他一直清晰地記得在夢的最後他拿起來小石頭,後來接觸陶藝時,陶藝作品就自然與這個夢做連結發展。


JinRu Wu 吳謹如  (纖維創作)
認識謹如是因為他今年初拜訪旅人之森,我們談話的過程,得知他所學是編織纖維,目前也持續著這方面的創作,有時候會帶領編織工作坊,於是就邀請他一起創作這次的主題。
大學是造型藝術系,一開始在學校嘗試過許多材質(木工金工織染等),大三之後選擇自己比較喜愛的編織作為專業學習,大學畢業後他先上班兩年多的時間,為了有更多創作時間,目前是一半時間在咖啡廳工作一半持續著自己的創作。
這次謹如就「小盤子」這個主題做了很有趣的呈現,使用布線等軟材質與他日常收集到的小物件(石頭沙子木頭等)一起創作出立體的作品,打破了我們對於盤子的既定想像。



2019年12月11日 星期三

旅人之森 × 遙遠的日和三一 - [屋上秋聚會] 歡迎來到強泥餐桌



遙遠的日和三一

原本安心地認為會一直在那裡的店家
卻突然消失不見

一直以為那家店理所當然地存在
其實並不是這樣 (《出門買蛋去》小川系 pp.172-173

日和三一就是我曾經這樣以為的存在

2009那年我還在北部工作
假日的時候會回到台中
每次回到台中一有空就會到日和三一吃飯

那時候創業的想法已經在我心中埋下種子 悄悄發芽
有時候在日和三一吃飯時就會跟強泥聊一下想做的事情

強泥來到台中做日和三一這件事情
也給我做旅人之森的想法增加了一些勇氣

後來 2011年我終於下定決心回到台中
開始旅人之森
日和三一就是一個不想考慮吃什麼的時刻
可以隨時走進去的小食堂
每個禮拜推出一種創作料理 不重複

常常和同期創業的好朋友們約在這裡
聊聊工作生活的事情

我們也時常推薦從外地來的旅人們去吃日和三一
覺得這是台中很特別的存在

2013年4月日和三一因為租約到期房東要收回房子
而結束營業

強泥也離開台中,不知不覺到今年也六年過去了
時間在走人都變得不一樣了
生活轉變,對於料理的思考也不一樣了

離開台中這幾年強泥也沒有離開料理一直精進著
這次很難得地強泥要來小森的露台做料理給大家吃

日和三一這個名字就留給台中了,我們不會帶走。

就這樣曾經的日和三一強泥又會到台中了

歡迎你再次來到強泥的餐桌


旅人之森 - Joying



客座料理家

遙遠的日和三一 - 強泥


強泥,本名張哲寧
大學唸的是工程,出社會做的是設計,最開心的是做料理。
從設計轉料理,滑鼠變鍋鏟,奇妙的轉變,令人驚喜,
2009在台中開過一間小店叫日和三一,
每週只有一種餐,三年半,168道套餐,沒有重複過, 食材就是我的調色盤。



台灣是個寶島,水果的種類與農業技術世界有目共賭,
或許是喜愛水果的顏色,也可能是喜愛水果的香氣與甜味,
在自學料理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常常就把水果搭配到料理裡。
如果你想知道是怎麼開始的,歡迎來吃飯,提問的密語是:IKEA。




秋末冬初,該在入冬前補一下,一鍋暖心的雞湯開場。
再來個涼涼的水果青蔬或溫沙拉,爽一下味覺,接下來進入重頭戲。
如果是個好天氣,咱們就戶外烤肉,大口吃肉,大口喝酒。

強泥真的比較隨興,很難開菜單。菜市場看到什麼,想到什麼,就做什麼。
不過有酒,有菜,有肉,有水果,至於怎麼混搭,你來吃了就知道。

時間

週六場:2019/12/28(六) 17:30-19:30(共2小時)

本次活動先開放週六場次,額滿後再加開週日場次

地點
小森 書室 2F 露台

活動費用
550 元

(活動費用包含料理分享、特製料理飲品等)

報名方式
請想參加的朋友請以 E-mail   (E-mail: joying23@gmail.com)
方式報名
請寫明:姓名、報名人數連絡電話

我們會主動跟您連繫



2019年11月13日 星期三

旅人之森 × 嘉義筷趣大飯店 - [屋上秋聚會] 來去一場朋友家的聚會


筷趣不是一個特定的空間,而是
有仁偉和宜靜在的地方
就是筷趣大飯店

記得去年我們在小森露臺上的便當聚會嗎?
今年 2019年涼爽的秋季 也歡迎再一起到露臺上吃飯吧 !

今年十月份我們正出發在日本旅行
很突然地接到筷趣大飯店發布的訊息
因為房東要賣房子的緣故
筷趣很臨時地必須搬家歇業
對於我們而言,每次拜訪嘉義的主要理由不見了

整理好空間交還給房東後
宜靜和仁偉一邊整理生活也持續著熱愛的料理工作
短時間我們很難隨時吃到筷趣的料理

因此請宜靜把筷趣的三樣經典主菜搬到這次的秋聚會
想吃哪一樣呢? 很難選擇 ~ 很想三樣都吃到

旅人之森 - Joying



客座料理家

筷趣大飯店 - 宜靜、仁偉



「 筷趣 」用台語發音,指的是在厝,在家。
「 筷趣大飯店 這五個字有個隱藏版的真正意思,

用台語快速地唸起來,其實就是媽媽經常嘮叨我們這群離家孩子在外工作的話,
意思就是埃妳把家當作飯店喔。

這個名字就這麼一直放在心裡發芽,
直到2015這年決定用料理跟它一起來做些好玩又有趣的發生。
店裡做的每一道餐點料理,都有著關於它自己的一段記憶,
皆與家與人與你與我聯繫在一起。而我統稱我們是家庭料理。

筷趣,兩字的延伸。更代表著,不只是吃飯。
舉凡跟料理,食材,土地或是人,由筷子衍伸出來有趣的事都可以去嘗試。

不管是跟家人還是朋友,能一同坐在餐桌上用餐吃飯,
彼此談著過去說著現在聊著未來,
那每一個片刻都成了心底最美好的力量。
就跟這棟七十幾歲的老建築物一樣,夜晚中散發著光,
像是給城市裡的你我一點指引,溫暖的提醒著我們

嘿!記得常回家啊!

我想,每一個人家裡最美好的時光,都是從廚房開始的吧!
而我們決定,從「 嘉 」開始。

筷趣大飯店


時間
這次有三個場次,每個場次推出的主菜不同,都是筷趣大飯店的經典菜色
小露台不大每場次的名額有限請把握

 週五場:2019/11/29(五) 19:00-21:00 (共2小時)手釀醉酒雞

週六場:2019/11/30(六) 17:30-19:30(共2小時)冰淇淋厚切炸豬排


週日場:2019/12/01(日) 17:30-19:30(共2小時)荔枝蜂蜜醬燒肉



地點
小森 書室 2F 露台

活動費用
480 元

(活動費用包含料理分享、特製料理飲品及可以帶回家料理的小小伴手禮-筷趣丸等)

報名方式
請想參加的朋友請以 E-mail   (E-mail: joying23@gmail.com)
方式報名
請寫明:報名場次姓名、報名人數連絡電話

我們會主動跟您連繫










2019年9月13日 星期五

大象班兒子 綿羊班女兒 - 打撈日常的詩意寫作工作坊



雖然在網路書店上逛書買書很方便
但我還是喜歡經常逛實體書店尋找驚喜
幾乎每次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我與《大象班兒子,綿羊班女兒》的遇見
也就是逛書店的意外驚喜

一開始是書名吸引了我
有小孩在上幼稚園的媽媽
一看到這個書名應該馬上就有共鳴

拿起書來才翻幾頁
每一頁每一句每個字
都敲打著同為媽媽的我
再更深入的看下去有些部分還會讓我不自覺地流下眼淚

媽媽忘得很快
當小孩進入下個階段 你馬上就會忘記前一個階段的細節
育兒很艱難的部分時間被剝奪的焦慮與身體上的負荷

書珣說當媽之後,不能自由創作了,
擁有的自我空間、時間都只剩下縫隙,只能快進快出,
四年來除了媽媽系列,完全寫不出其他題材的作品。
不過那段時間過去許多感覺都已無法明確回憶。
這些詩句成為一段時間的生活記錄。

所以這次的創作工作坊,
我們請書珣不只是分享自己把生活轉變成為創作的過程,
也要帶領大家學習把對於生活的體會,
轉變成文字記錄下來,
回頭過來看,都是珍貴的痕跡。

也歡迎爸爸,或不是媽媽的你。

旅人之森 - Joying





関於書或工作坊的想法文字



《大象班兒子,綿羊班女兒》是我從2014~2018年期間的創作,
寫作的起始點是確定自己懷孕,結束點是兩個孩子都進入幼兒園,
一共創作超過100首,書中選錄70首。
我以「詩」的形式記錄下自己從懷孕到孩子出生、學步、學語,
一直到進入幼兒園的點點滴滴,雖然非常辛苦,
但從生產不打無痛針(自虐地想知道「到底會有多痛」),
到一路親手帶大兩個孩子,
我大抵是張開雙臂迎接著這一場浩浩蕩蕩的旅程。

這之間的情緒轉折太多,每一個靜謐或狂亂的時刻,
對我來說,處處有「梗」,人生的「梗量」來到最高峰,怎麼可能不寫詩?

對我來說,書寫是種抽離,將自己的思緒暫時抽離出混亂的育兒現場,
化為文字,化為詩,此時深能體會,文學如何療癒自己。

接受種種負面衝擊的同時,我也享受著前所未有的甜蜜生活。
人生至此,如此體驗是頭一遭,換算愛情,本質徹底不同。
情人可以分手,但有了孩子,再也無法逃避自己是個母親的事實。

書寫至今,漸漸明白了詩的本質,不是國語習作中的造詞造句練習,
而是自我觀照與思維的深度練習。

我想設計幾個容易執行的即興書寫活動,讓大家輕鬆地進行遊戲,
激盪語言的火花──若有人帶孩子來也歡迎(我自己也會帶兩個小孩去),
有了孩子們的語言(或者尖叫聲)的碰撞,
說不定可以激盪出更多有趣的火花?

在這場工作坊中,我將與有緣前來的朋友們分享《大象班兒子,綿羊班女兒》的創作歷程。書寫之時,因為身心疲憊赤裸,以十分簡單的文字進行書寫,
回頭校稿時,決定保留簡單的樣貌,原因無他,
我一直期望拉近「詩」與「人」的距離,
與更多人分享詩,
告訴大家:詩沒有那麼難懂,這一直是我寫詩、出詩集的目標。
(就算到最後,變成大家一起幫忙哄小孩,也……還蠻溫馨的吧……)
另外啊,想特別說明一點。
就是,如果因為是親子題材的詩集,而限定只有媽媽才可以來,那就太可惜了!

雖然媽媽族群以外的讀者,比如爸爸、未婚的朋友等等,
無法跟我聊媽媽經,但我當媽媽之前,也不是媽媽啊(廢話),
我樂意純粹以一個寫作愛好者的身分,與非媽媽身分的你交流,
不管是生活或寫作,都可以來聊一聊,一起來打撈看看,
日常中有哪些詩意,足以支撐我們的意志,在失速的生活令我們倒下之前。



帶領者


游書珣,桃園詩人,快要四十了(自己先承認),
跨媒體藝術工作者,當媽媽前曾創作多部影像詩,
雖然很久沒有新作品了,但未來也不會放棄。
育有孩兒兩隻,

出版詩集兩本:《站起來是瀑布,躺下是魚兒冰塊》、
《大象班兒子,綿羊班女兒》。


時間
 2019/09/22 (日) 15:00 - 16:30(共1.5小時)

地點


活動費用
200元(費用包含茶點)
含書方案:300元 (費用包含茶點及一本《大象班兒子,綿羊班女兒》)

工作坊現場準備有書珣前作站起來是瀑布,躺下是魚兒冰塊
想要購買的朋友,也歡迎先預約購買

報名方式
本次活動歡迎攜子參加,
活動內容是針對大人設計小孩不收費,但一個大人以一個小孩為限
也請各位爸媽協助我們看顧小孩哦:)請想參加的朋友請以 E-mail   (E-mail: joying23@gmail.com)方式報名
請寫明:姓名、報名人數連絡電話與是否含書
我們收到信件後會回覆
繳費成功後才算報名完成